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让“平民化”来得更猛烈些吧! http://blog.soufun.com/20619292/2185550/articledetail.htm

发表于2008-07-02
 时下不知何时开始流行用网络语言或近乎白话来写书了,文学小说、杂志已经不足为奇,而写史、写经济学理论的也已为数不少。最近读过的《明朝那些事》就是用近乎白话以小说的方式写明史,而这本《在小吃店遇见凯恩斯》则是用网络文学在写宏观经济学。
   当你没有看到这本书时,肯定不会想到学问还可以这样做!笔者不由感慨,如此杨村白雪的东东,经过作者的风格表述,就可以娓娓道给“下里巴人”,而且还能讲得明白,盛赞有加!
   从古到今,学问其实一直被神秘化了,甚至被神话了,藏在象牙塔里高高在上。古代,学问成了统治阶级专属御用的东西,平民百姓是不可能接触到的。现代,学问又因为晦涩难懂的表达让人敬而远之。笔者一直认为学问就是要用的,为人服务的,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。《在小吃店遇见凯恩斯》就是很好的例子,不仅浅显易懂,而且寓教于乐,读书之余,还了解了宏观经济学,一石二鸟,何乐不为?
   笔者不由想起几年前,我的房东——一个普通的网通员工,手里拿着一本《第五项修炼》在读。不知道房东的单位现在是否还发书,如果发的话,建议发一些像《在小吃店遇见凯恩斯》类的书籍,可能更适合他。
   学问的意义在于为民所用,为民谋福祉。但简单易懂,于平常处见真功夫的“平民化”确实难能可贵,为者甚鲜。
   中国晚唐诗人白居易作诗,语言通俗易懂,被称为“老妪能解”, 一生做诗很多,上品不少。
   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(原子物理学创始人之一)经常对卡汶迪什研究所他的工作人员说,如果他们不能对酒吧女郎讲清楚他们的物理,他们的物理就是蹩脚的物理。
   2004年8月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张世贤先生的《经济学演义》,通过章回体的表现手法,引入三国人物,“白话”微观经济学。
   笔者之所以力挺学问的“平民化”,就是想呼吁做学问者,增加受众,让更多的人了解,学问之于平民,就像科技之于民用。只有很好的结合,才能更广泛的流传,流传才能永远。
   中国杂交水稻之父——袁隆平,没人把这个看似更农民的老头遗忘,反倒是那些束之高阁,不为平民所知的科研成果的始作俑者,即不写平民化的书籍,也不用躬耕于民用实践,逐渐被人遗忘了。知识本身没有力量,只有化为行动时才有力量。愿著书立学之人,更亲民一些,更平民一些,让广大的平民百姓也沐浴一下知识、学问、科学的春风,让“平民化”来得更猛烈些吧!
上一页|1|
/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