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现在购房还是继续观望? (转自:杜福亮搜房博客http://blog.soufun.com/20128666/2110873/articledetail.htm)

发表于2008-06-16
 

近期出台了多项抑制投机需求的政策措施,如限制第二套住房贷款,物业税将在10个城市空转试点。这些利空消息使市场出现了明显反应。

       但是,这些政策措施对投资需求是利空,对自住型需求却未必。限制第二套住房贷款,并没有对第一套住房贷款有所限制。征收物业税很有可能是对第二套住房加重征收,对面积超大的住房加重征收。这些成本可能会被投资者转嫁给租房户。第一套自住型住房相对具有优势,租房户可能会考虑买房。因此,对自住型需求的影响可能不大,甚至是利好。

       中国的房地产发展依托的环境是人口红利、经济社会发展、人民币升值潜力。这些大环境不变,房地产的牛市就没有结束。判断房价长期趋势可以有两个指标,一是我国经济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时,房价也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,一般来说,房地产总要先行一步,可能会更早启动。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达到相对稳定状态,也就是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比例基本倒过来。这时,房价会和日本上世纪80年代一样,慢慢地跌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房子会永远贵下去。10年前房价高,5年前房价高,现在听到的还是房价高,买的人反而越来越多。人们习惯“用口评论,用脚投票”,一边发牢骚,一边盘算买房。房价高与不高,涨与不涨,其实和个人购房决策关系并不大。

       房价过高,依据无非是上涨过快,房价收入比过高。可是,多快的增速才是合理的?近20年,房价指数基本在10% ~20%之间,介于GDP的增幅和工业企业利润的增幅之间,难道房价增速比GDP小才是合理的?房价收入比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有不同的标准,为什么不是收入过低,而是房价过高呢?每家每户基本都有住房,按道理房价上涨对老百姓生活的关系不大。抱怨房价过高的人,基本是“新城市移民”,这部分人正是房价上涨的动力源。只要动力源不消失,房价过高的呼声就一直会存在。

  房地产有投资品特性,其价值要未来若干年后兑现,即使是专业分析人员,也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预测其价值。其价格必然会受心理预期的影响,和本身的价值总有一定的背离,老百姓的购买行为往往会“买涨不买跌”。投资品的价格喜欢捉弄人,大家都认为要涨,往往离顶点不远了,大家都认为要跌,往往离谷底不远了。一个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受心理预期的影响应该很小。各种需求都发挥出来的市场,才能构建稳定的市场。目前市场受政策预期的影响比较大,说明一些潜在的需求还远没有体现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自住型需求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经济条件,而不是去揣摩政策因素。“国八条”之后,上海房价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,但是很少老百姓敢购房;“国六条”之后,房价下降的城市寥寥,很多老百姓还要继续等待购房机会;但到今年“五一”之后,很多人才明白过来错过了购房机会。利空出尽,就是利好。要等到房价比上一轮的最低点还要便宜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   近期一线大城市楼市开始滞胀,对投机者来说短期内没有什么投资机会,深圳的投资客纷纷表示要转战重庆等二三线城市。可是,对自住型需求者来说,正是购房时机。大多数老百姓要等到投资者进入深圳、上海、北京这些一线城市,把房价炒高了再买,投资者撤出时,反而不敢买。

稳定房价的含义很丰富,稳定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,房价涨跌不会成为影响自住购房的因素。当我们不指望房价下降,而是基于房价上涨的前提出台政策,房价的上涨反而会缓下来。房价上涨不能仅是少数人的盛宴。稳定房价只有通过征收物业税、健全住房保障体系、完善房地产金融衍生产品,抑制房价涨跌的幅度,做到“涨价归公”,让所有百姓得益,而不是把房价规定在某个价位。

上一页|1|
/1页